高原舞王黑颈鹤
来源:中国科学报
在藏民族中,有一种“神鸟”,它修长的脖颈上有三分之一的羽毛是黑色的,这是它的标志,也是它名字的由来,它就是黑颈鹤。无论是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还是唐卡绘图,都有黑颈鹤的存在,足以见得它在藏民心中的地位。黑颈鹤终年生活在第三极,在漫长的自然演化中完美地适应了那里复杂的生存环境,是全世界独舞高原的鹤类。
强势的大鸟
说起黑颈鹤,科学家们总是不忘提及,它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被命名最晚的一种鹤。究其原因,它终年都生活在世界屋脊之上,无论繁殖还是越冬,这在鹤类里独一无二,也让生活在高原之外的人不可能有机会认识它。
它的发现是因为一个名叫尼古拉·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俄国人。1872年,这位俄国著名的探险家、博物学家,成为了闯入世界屋脊的第一个西方人。在当时,他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中国边疆地区的山川河流、气候及交通线等情况,然后绘制详细的地图,为沙俄政府服务。
普尔热瓦尔斯基在青藏高原历尽艰险,像极了一个亡命之徒。但他也因此见到了许多珍贵的特有物种,一度轰动西方。普氏野马、普氏原羚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黑颈鹤也是在那段时间被发现的。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人们对于黑颈鹤的认识几乎没什么长进,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中国科学家才开始对黑颈鹤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如今,黑颈鹤是国际上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之一。但是,通过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以及与国际鸟类学界的密切合作,黑颈鹤成为了全世界研究最为深入的鹤类物种之一。
现在我们知道,黑颈鹤的主要繁殖地是在西部青藏高原,越冬季它们会迁往青藏高原的低海拔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少部分在不丹地区越冬。
黑颈鹤最喜欢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中活动,但这样的环境并不是它所独享的。在黑颈鹤周围,人们常常能看到灰鹤、斑头雁、赤麻鸭等诸多鸟类,尤其是体型、外貌都和黑颈鹤十分接近的灰鹤。它们之间争夺食物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意思的是,在种间争夺中,黑颈鹤常常是胜利者。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说,灰鹤跟黑颈鹤在一些栖息地的偏好上非常相似,有时候会“混居”,但灰鹤分布非常广,繁殖地、越冬地跟黑颈鹤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化。这种生态位上的分离,主要是出于食物资源的合理分配,而黑颈鹤能完全定居在青藏高原,至少说明,它是这一地区不折不扣的强势物种。
平等的爱情
青藏高原东北端的若尔盖湿地,有着目前最大的黑颈鹤繁殖种群。初春,冰雪还没有消融,黑颈鹤的先头部队就迫不及待回到这里,这里有好吃的食物在等着它们——水生植物、花、昆虫、高原鳅,甚至还有鼠兔。
四五月份是高原上最美好的季节,单身的黑颈鹤要寻找伴侣,它们要开始孕育下一代了。
黑颈鹤生性警觉,除了高原常住民,外人很难靠近,人们只能远远地观望。它们在那里展翅跳跃、盘旋舞蹈,唯独能清晰捕捉到的就是它们不凡的鸣叫声。
所谓“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意思是鹤类的叫声可以响彻云霄。其实鹤类都有着长长的脖子,鸣叫时会仰起头颅,发出小号一样的声音,传播很远,这主要是它们的身体结构所决定的。
求偶时,雌雄配对会共同发出相互协调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二重鸣叫,雌雄齐鸣似乎预示着,它们的缘分到了。
比较特别的是,有研究人员观察到,和大多数鸟类不同,黑颈鹤在舞蹈、求偶的过程中,雌性反而更主动。不过这一说法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结论。马鸣认为,用“势均力敌”来形容黑颈鹤的爱情可能更合适。
黑颈鹤不同性别间的外貌差异很小,不像很多鸟类,雄性长得更艳丽、张扬,占据绝对的主动。而且,鹤类的婚姻本身遵循一夫一妻,这样的社会制度也决定了,它们的行为表达更为“平等”。
这种“平等”也进一步延续到繁殖过程中。雌性产卵以后,雄鹤和雌鹤会轮流孵卵,一只在外觅食,补充营养,另一只始终会留在巢中,维护自己的领地。
一个月后,幼鹤破壳。黑颈鹤属于早熟鸟,生下来就能跟随父母活动,快速学习觅食、飞行技巧,几个月后体重就能达到成年鹤的大小。马鸣说,在这种情况下,母亲不需要付出特别多,而父亲的作用非常重要,寻找食物、防御天敌。
在当地的文化里,黑颈鹤最受人钦佩的就是它们对爱情的忠贞。民间故事里的黑颈鹤,一旦伴侣去世,另一半也绝不独活。可事实上,包括其他鹤类比如灰鹤,还有天鹅等单配制鸟类的科学研究证明,绝对从一而终的感情并不存在,这大概只是人类内心苦苦寻觅的东西而已。
迁徙的路线
进入10月,高原的气温开始骤降。黑颈鹤对温度异常敏感,一旦到了某个临界点,没有孩子的黑颈鹤就会最先开始呼朋引伴、集群高飞,它们一路形成固定的队形,有人字形的,有一字形的,掠过高原的天空,非常壮观。有家庭的黑颈鹤是走得最晚的。
黑颈鹤的迁徙给科学家出了一个难题。它们夏季的繁殖地覆盖了大面积和连续的区域,而到了越冬地,则是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种群。于是,科学家推测,认为黑颈鹤应该有三条主要的迁徙路线,可具体的迁徙路线、中途有没有停歇、这三个种群分别从哪些繁殖地而来,这些问题一概不清楚。
直到2005年,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杨晓君团队应用卫星跟踪技术,大范围准确跟踪观测黑颈鹤并能提供精确的时间和地理位置信息之后,这些问题才逐渐有了答案。
黑颈鹤的迁徙路线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东线的迁徙由若尔盖松潘草地沿岷江流域、邛崃山脉从北往南,经过乐山、宜宾,到达乌蒙山区的湖泊水库越冬,直线距离约为800公里。东线的繁殖地和越冬地是黑颈鹤数量最多的地方。中线是从青海隆宝滩到云南纳帕海之间,距离相似。
最特别的要数西线,这是一条翻越世界屋脊的越境航线。黑颈鹤从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和西藏北部、西北部的高原向南或东南迁,一部分到低海拔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河谷,而剩下的则要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达不丹越冬。尽管西线的直线距离最短,但它们飞越的高度却是全世界其他鹤类都无法企及的。
父母带着当年刚出生的幼鹤,要敌过喜马拉雅的气流、风暴,还有猛禽的袭击,常常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聪明的黑颈鹤也知道,迁飞活动要选择晴朗的日子。科学家发现,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没有黑颈鹤迁徙。
黑颈鹤在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路线上的选择有很高的稳定性,这也意味着,它们在漫长的自然演化中已经很好地适应了第三极独一无二的生活环境。
面临的威胁
根据越冬地的调查统计,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给出的结论是,全球黑颈鹤总数量为10000~10200只。过去二三十年来,黑颈鹤种群数量的增长与亚洲其他水鸟的数量下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是,IUCN也指出,黑颈鹤栖息地的变化是巨大的,中部种群主要的越冬地纳帕海湿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2017年《湿地科学》发表的最新研究,详细介绍了人类活动对纳帕海湿地黑颈鹤越冬生境的干扰问题,它们的境遇比人们想象的要严峻——城市持续扩张;机场新建驱鸟设施;农村居民增加耕地,扩大牧场,牲畜放养,使得湿地面积遭到破坏、减少;旅游业快速发展,道路、灯光、噪音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日益加剧……
根据科研人员的计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的湿地区面积占纳帕海总湿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黑颈鹤实际生境面积不到潜在生境面积的一半。
IUCN还提到其他黑颈鹤面临的威胁,比如气候变化,草原除害造成黑颈鹤食物中毒,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城镇地区的水污染等等。
黑颈鹤是高原湿地重要的旗舰物种,保护湿地生态是维持黑颈鹤生境的根本。而高原湿地本来就很脆弱,在这里,保护和发展的博弈,将直接决定黑颈鹤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