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农牧业生产适用实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子专题通过现场验收
2011年8月23-24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球盟会官网入口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农牧业生产适用实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子专题“玉树巴塘天然草地改良及饲草基地建设”及“地道中藏药规范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建设”进行了现场验收。两个子专题均按时完成了既定的野外工作任务,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
“玉树巴塘天然草地改良及饲草基地建设”子专题基于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种植技术体系应用,在海拔3950米的玉树巴塘退化草地建植高产优良牧草生产基地3470亩,其中一年生牧草2940亩,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混播530亩。一年生牧草平均株高达到138 厘米、地上生物量4478 kg/亩(鲜重),可食牧草达到重度退化草地可食牧草量的48.98倍;多年生牧草株高53 厘米、地上生物量2090 kg/亩(鲜重),可食牧草产量是重度退化草地的22.86倍;玉树巴塘3470亩饲草生产基地的建植有效缓解了15.6万亩天然草场放牧压力。在看到株高近1.4米的燕麦时,现场验收专家组组长、玉树州畜牧兽医站站长宋仁德博士兴奋地说:“我在玉树工作20多年,第一次看到牧草能在海拔3900多米的地区长到这个高度”。
草地超载放牧、冷季饲草供应不足、饲草料搭配营养匮乏成为阻碍当地畜牧业可持续经营的瓶颈,也严重威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由单一的自然放牧经营向合理放牧结合因地制宜的饲草基地建设主体的生态畜牧业转变,是减轻放牧压力并提高畜牧业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该课题的实施有利于改善传统畜牧业生产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培养牧民生态畜牧业生产技能,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在试验示范区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高寒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同时,也为玉树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该项子专题还得到了2011年青海省科技计划的经费支持。
“地道中藏药规范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子专题应用现代中藏药材栽培理论和先进适用实用技术方法,从引种栽培、野生抚育、示范基地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在已有种植方法与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与集成,研究和解决适合玉树地区的地道中藏药材(以川西獐牙菜为主)的栽培技术与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试验基地,可为玉树地区地道中藏药材规模化生产基地和种源基地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该项研究分别在玉树县仲达乡通天河流域谷地和果青牧场开展了川西獐牙菜、唐古特大黄、麻花艽和花锚等四种中藏药材的人工种植和野生抚育,面积总计达215亩,完成了项目规定的种植规模。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川西獐牙菜和唐古特大黄药材均能正常出苗,出苗数分别达到384株/m2和79株/m2,种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状况良好。开展的中藏药材人工种植与野生抚育工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可与震后当地生态环境恢复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机结合,并为进一步扩大示范规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场汇报
专家测量牧草株高
专家现场测产
一年生牧草长势
多年生牧草现场测产
现场汇报
玉树种植藏茵陈幼苗长势(2011年)
玉树种植大黄幼苗长势(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