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哺乳动物进化适应与濒危物种保护”学科组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关键种藏原羚栖息地保护和优先保育区规划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关键的大型食草野生动物,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有蹄类动物,分布广且数量较多,对维持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国家所有的重要自然资源资产,园区内现有野生动物的数量及生境分布状况仍缺乏准确完整的数据资料,难以有针对性的开展科学保护,因此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分析对藏原羚栖息地保护和优先保育区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小哺乳动物进化适应与濒危物种保护”学科组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分布的藏原羚进行了多年广泛深入的调查监测,获得了该物种种群组成与结构,分布和栖息地环境变量等多组信息,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和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 (Habitat Suitable Index, HSI),评价三江源国家公园藏原羚的生境适宜性,探讨生境与主要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拔、平均日较差、12月最高气温和等温性是影响藏原羚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9.7%。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藏原羚优先保育区面积约为86308~90267km2,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70.11~73.33%;藏原羚优先保育区位于黄河源园区大部,长江源园区中部、东部、南部,澜沧江源园区中部、北部;长江源园区优先保育区面积最大,黄河源园区优先保育区比例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藏原羚保护管理措施和优先保育区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论文“Setting priority conservation areas of wild Tibetan gazelle (Procapra picticaudata) in China's first national park” 发表在《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博士研究生江峰为第一作者,张同作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30606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6405),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2019-SF-150)等项目的支持。学科组依托中科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和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1989419302033
MaxEnt模型(a)和HSI模型(b)预测三江源国家公园藏原羚适宜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