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中国新闻网】中科院青藏高原团队:致力生态恢复资源合理利用

发布时间:2014-05-26 中国新闻网

  江南处处早已是草长莺飞时节,溯江而上,数千公里外青藏高原上的很多地方,特别是平均海拔逾4000米的三江源地区,还是一派冰天雪地风光。

  就在这块高寒、高海拔的“世界屋脊”上,中国科学院多个科研团队长期坚守、持续攻关,他们致力于三江源生态恢复研究与示范、盐湖锂资源提取及综合利用、柴达木特色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服务。

  三江源团队:打造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三江源团队全称为中科院球盟会官网入口三江源区草地恢复与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团队,这名称一口气读下来虽有点费劲,其研究方向与目标却也一目了然。

  该团队核心科研人员40多人,由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前所长赵新全研究员领衔担任首席科学家。赵新全现已调任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所长,虽然需要两边来回奔波,但他个人的研究工作重心仍在三江源上。

  赵新全介绍说,三江源地区现有可利用天然草地2637.48万公顷(1公顷=15亩),其中中度以上退化草地1330.86万公顷,未退化和轻度退化草地1306.62万公顷。实际载畜量1828.84万羊单位,理论载畜量只有926.63万羊单位,超载约97%,草畜矛盾突出。

  针对三江源地区草地健康状况,三江源团队提出相应管理措施:健康的天然草地要进行适度放牧,遵循“取半留半”放牧原理,即草地利用率在45-50%左右,保持物种多样性;中度退化草地遵循“保原增多”的草地治理原理,即保持原有物种,增加牧用型高的物种,提高物种多样性;“黑土滩”退化草地应该遵循草地分类治理原理,建立人工植被。

  “青藏高原放牧协同管理已有1万多年历史”。该团队赵亮副研究员称,在健康的天然草地区域,适度放牧对生态保护有益,也是高寒草甸应对全球变化的“调节器”。

  徐世晓研究员表示,三江源团队现已选育出1个牧草新品种“青海草地早熟禾”,研发出高寒地区退耕还草地草带植被快速更新技术,突破“黑土滩”人工植被规模化建植的关键技术。周华坤研究员说:“现在我们团队在三江源及周边地区建植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示范区6万亩、推广示范区15万亩,指导完成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338万亩、天然草地补播改良1681万亩。”

  基于生态系统耦合理论和三江源团队研发的生态畜牧业技术体系集成,青海省在青藏高原上推动建立全国唯一以生态畜牧业发展为主体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开展生态畜牧业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创建出以“治理-种草-养畜-销售”为产业链的高寒草地生态畜牧业新模式。

  通过高原上的科学家们多年技术攻关和不断示范推广,目前,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状况开始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保护。

  盐湖团队:攻克高镁锂比盐湖提锂世界难题

  “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一日有四季,风吹盐沙跑”。这是人们对青海盐湖地理、气候环境概括出来的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也是青海盐湖恶劣生活、工作条件的真实写照。

  就在这盐渍遍布的不毛之地上,青海盐湖卤水中却富含丰富的锂资源,但由于其镁锂比值高出国外盐湖的数十乃至上千倍,该盐湖提锂也成为世界性难题。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锂资源提取及综合利用科研团队通过总结老一辈盐湖科学家的提锂技术经验,在前期工作探索出离子迁移或许能有效地将盐湖卤水中的镁锂进行高效分离的基础上,自1994年开始进行青海盐湖提锂项目的科技攻关。

  盐湖团队从实验室几十公斤、几吨、50吨、100吨的规模逐步推进到3000吨规模,最终实现青海盐湖提锂的低成本、无污染、绿色环保、规模化的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团队科研成果已在青海东台吉乃尔盐湖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

  中科院青海盐湖所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副主任、盐湖资源高效分离与技术学科组组长王敏研究员介绍说,盐湖团队在东台进行大量的盐湖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资源分布调查及盐田结构和盐田蒸发模型等试验,取得盐田建设和盐田运转方面关键技术成果。

  盐湖团队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分离提取锂的新方法,在东台吉乃尔盐湖采用盐田技术、高镁锂比盐湖分离提锂技术和硼酸、硫酸钾制备技术等多项成果的优化组合工艺,建设碳酸锂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建成4平方公里盐田,并形成年产碳酸锂3000吨、硼酸2500吨和硫酸钾25000吨的生产能力。

  在年产3000吨碳酸锂一期装置实现稳定生产的基础上,“青海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012年又在东台吉乃尔盐湖实现万吨级碳酸锂装置一次性试车成功,直接下线产品纯度达99.6%以上,成为全球首座直接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装置,并实现盐湖硼、钾、镁等资源的综合利用。

  中科院青海盐湖所科研团队攻克的高镁锂比盐湖提锂技术,具有工艺路线先进、产品质量高、成本低和清洁生产等特点,其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镁锂分离技术则是国际首创,对中国和世界上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生产具有示范意义。

  业内专家称,这一重要科研成果的项目示范和应用推广,既改变了中国此前盐湖资源单一生产氯化钾的局面,也为中国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必将助推中国盐湖产业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柴达木团队:形成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产业链

  在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柴达木特色资源团队科研人员眼里,地广人稀、生态脆弱、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里,蕴含有巨大的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富矿。

  柴达木特色资源团队负责人、中科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索有瑞研究员介绍说,该团队发起成立“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产学研创新联盟”,以保护和恢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为核心,以深度开发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白刺、沙棘和枸杞等为基础,通过解决浆果植物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和开发高技术产品及产业化,实现资源高值化利用并形成青海省特色产业。

  从2000年起,柴达木特色资源团队每年有4-5项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以产学研形式实施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迄今已有7大类60多个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群和产业链,并培育和支撑了多个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柴达木特色资源团队带领下,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产业已形成规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至2012年,成果产业化累计新增产值人民币12.95亿元,利税3.89亿元;农牧民增加收入3.15亿元,使10万户、30万农牧民通过采摘浆果脱贫;推动青海90万亩沙棘、白刺和枸杞林天然林保护与人工林建设工程,成为推动青海“生态立省”和特色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示范工程。

  柴达木特色资源团队在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植物栽培技术研究、浆果资源可持续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高技术系列特色产品研制中,“始终遵循资源利用最大化中实现资源保护、促进生态恢复和发展特色经济的原则”。索有瑞表示,团队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总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这在中外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研究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他说,柴达木特色资源团队还对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的化学、营养及生理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分析,明确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价值。同时,对浆果果实和籽油的降血脂、抗氧化、调节血糖、调节免疫、保护肝损伤等9种功能采用动物模型和人体试验进行系统研究,以明确产品开发方向,为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未来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10多年的技术攻关、产品开发、技术集成和产业化,柴达木特色资源团队目前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1项,其中29项专利已在企业应用于实际生产,推动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保护工程迈入“快车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孙自法

  • 灰喜鹊飞临湟中上五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