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科技日报]17只普氏幼羚“集体死亡”疑案告破

发布时间:2015-07-29 所办公室

  7月27日,一则17只普氏原羚幼羚集体死亡的新闻将原本在青海湖畔安静生活的普氏原羚拉进了公众视野。

  幼羚“集体死亡”的原因、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及其稀缺性都成为公众密切关注的问题。为此科技日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高原生物学家。

      普氏原羚为什么“集体死亡”? 

  “导致普氏原羚死亡的是自然原因。”青海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恩光肯定地告诉记者,事件发生后,青海省海北州森林公安局和刚察县森林公安局迅速出警,“经过连日调查,对整个事件的分析结论我们今天下午也才刚刚拿到。”

  青海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查核实,从6月中旬至7月中旬,青海省刚察县哈尔盖地区出现连续降雨天气,降雨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7毫米。期间出现雨雪、冰雹等极端天气,冰雹最大直径达7毫米,气温骤降。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情况。“普氏原羚幼羚是在这段时间内遭极端天气影响出现陆续死亡,并非集中死亡。”王恩光说。

  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的并非只有普氏原羚,当地民政部门走访了解到,从6月中旬至7月中旬,当地受灾牧户达40户,先后有720只牧户家羊遭极端天气影响冻死。

  “一般而言,幼龄动物由于恶劣天气影响导致死亡是一个常识问题。”中国科学院球盟会官网入口苏建平研究员向记者介绍说。但是作为一名动物生态学和动物保护方面的科学工作者,苏建平也表示初闻有17只幼羚死亡也很震惊。

  “我们通过向水利部门了解,尤其是向事发地刚察县水利局了解,还有向当地牧民了解,经确认,排除幼羚系灌溉渠溺亡。”王恩光一再强调。

  27日,有媒体报道在青海省刚察县哈尔盖乡青海湖农场一分厂二中队退耕还林地内发现17具普氏原羚幼羚尸体,并初步认定系溺亡。

  但事实并非如此。王恩光介绍:“当时是在灌溉渠内发现一只,在渠口旁发现了14只,退耕还林地内发现2只,总共17只。”

  但这些幼羚为什么会在这里?经青海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排查,由于极端天气造成一股瞬间的洪水,幼羚尸体应该是由洪水冲至灌溉渠和退耕还林地内的,灌溉渠部分渠道也被洪水冲毁。而刚察县森林公安局对哈尔盖地区70公里的灌溉渠和7.2万亩的普氏原羚栖息地进行了全面排查,未发现类似情况出现。

  “排除普氏幼羚溺亡另外一个有力证据是,今年6月1日,刚察县人民政府下达了青海湖湟鱼排卵期调水的通知,通知要求自6月1日起,哈尔盖地区所有灌溉渠都要停止供水,因此,灌溉渠内不存在积水现象。”王恩光说。

      普氏原羚为什么喜欢青海湖畔? 

  “普氏原羚俗名滩黄羊,现在的生活区域仅限于青海湖环湖周边,主要是在西部、北部,共和县这一带。天俊这边比较多一些。一般栖息地分布在海拔3000多米,超过4000米的地方也有,但很少。”苏建平说。

  “普氏原羚喜欢生活在比较开阔又有水源的地方,不会去山上。它们比较喜欢有隐蔽性的地方,比如在沙丘里,或者在沙地和草地的交界处。所以青海湖周边这种环境很适合它们生长。”中国科学院球盟会官网入口副研究员叶润蓉告诉记者。叶润蓉曾于2004年参与青海省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及栖息环境的调查工作。当时,青海湖环湖地区普氏原羚存量只有600多只。

  仅从外表看,很多人都会误将藏原羚当作普氏原羚。在青藏高原地区,藏原羚随处可见。“但和普氏原羚比起来,它们个头要矮些,双角角尖并不像普氏原羚那样呈现相向钩曲状。最重要的特点是,藏原羚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种群数量相对较大。而普氏原羚仅生活在青海湖环湖地区的沙丘地带。目前统计种群数量只有1300多只,发生幼羚死亡的刚察县存量980多只。”叶润蓉说。也正是由于其濒危的特性,才让此次幼羚死亡事件发酵升级。

      普氏原羚比大熊猫更珍稀? 

  “如果就1300多只的数量而言,确实比大熊猫稀少。但是大熊猫毕竟还是属于活化石,而普氏原羚的濒危还是由于受栖息地人为因素干扰,数量锐减。”叶润蓉说。

  苏建平也向记者坦陈,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的减少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普氏原羚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其二是由于人为因素对普氏原羚形成干扰。包括近年实施的网围栏对于普氏原羚的生存影响也比较大。目前针对普氏原羚种群繁殖特点、周边人类活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比较少,普氏原羚产羔方面的数据既基础又宝贵,但也是专业科研人员梦寐以求很难拿到的。也因此,这次普氏原羚幼羚死亡事件让他们倍感痛惜。“按照目前1300多只的存量,加上雌雄比例,年幼结构,今年能产下的幼羚也就几百只。这一下死17只,确实可惜。”苏建平说。

  基于普氏原羚作为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演替状况,有很多人认为,按照这种态势发展,普氏原羚很可能灭绝。为此,苏建平呼吁:“关于普氏原羚种群的研究应该扩展到一些基本的生态学问题,以及跟人为活动的关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存量、分布区域这种比较基础的调查上。它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了,如果要保护这个物种,就必须保护它的栖息地,这些工作必须深入开展。”

  (科技日报西宁7月28日电)

  来源:科技日报

2015072901.pdf 2015072908.pdf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