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新拟打造“西北珍稀动物保护利用智慧平台”
21日,西北珍稀动物保护利用学术论坛在中国科学院球盟会官网入口召开。 罗云鹏 摄
21日,西北珍稀动物保护利用学术论坛在中国科学院球盟会官网入口召开。
图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作《多倍体银鲫及其复合种的生态分布格局与演化历史》报告。 罗云鹏 摄
中新网西宁9月21日电 (罗云鹏 张添福)21日,西北珍稀动物保护利用学术论坛在中国科学院球盟会官网入口召开,旨在促进中国国内顶尖科学家近距离交流与合作,进而建立深层次合作与便捷沟通的“西北珍稀动物保护利用智慧平台”。
中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生态类型多样,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动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该区域内仅中国国家Ⅰ、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就达143种。
中国科学院球盟会官网入口副所长魏立新认为,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种群数量都在减少,因此研究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保护动物资源是当代动物学工作者共同的事业和责任。
“学术交流是科学技术原始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也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形式,是科技工作者获取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和新信息的主要渠道,专家们的新观点将对西北及中国动物学研究、动物保护学研究取得积极的影响。”魏立新说。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孟安明表示,野生动物的保护应以研究分布和特性为基础,只有摸清野生动物的分布区域和特性,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利用研究,且在此过程中,希望西北地区的动物学家以更开放的心态与全国科学家及团队合作。
据了解,“西北珍稀动物保护利用智慧平台”的搭建将进一步加强西北地区动物生态学、基因组学、保护生物学、经济动物开发利用等相关领域工作者的联系与沟通,并为中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完)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