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藏医药保护性开发难题待解
作为拥有完整体系的民族医药之一,藏医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八世纪。
近年来,随着较高层次藏医学校的开办、“天路”的畅通,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藏医药这一古老的瑰宝,正渐渐褪去神秘的外衣,走入大众视野。
目前,我国藏医药总产值超过13亿元。不过,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除某些藏药材资源先天性紧缺导致生产瓶颈外,采挖不当、规范缺失、人工驯化难等也让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在创新中传承
“现在我的胳膊能够伸展自如了,手指和其他关节也不肿了。”在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的病房里,来自湖北宜昌的王浴健刚刚做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巩固治疗。
走进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的小楼,淡淡的药材味四处弥漫。在顶层的配药室,犹如供暖系统的蒸气反应罐整齐排列,每个病人的药物经炮制后先在这里熬煮,待温度至38℃-45℃后直接将药水送入各个病房,患者可以在病房的浴缸里进行药浴。
“药浴每次十五分钟左右,每天护士都会更换浴缸里的一次性医用塑料布。”王浴健掀开床铺的盖子,病床里面铺设有暖气片,为的是让刚泡完药浴的患者保持体温,提高疗效。
“藏医药浴在青藏高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吐蕃时期流传下来的传说中,就有‘熏香沐浴’的说法,而在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沐浴‘除垢去臭息体热,壮阳增力并延年’。”该医院药浴科主任关却才让介绍,药浴一般分为水浴、蒸浴和敷浴,其中水浴最为常见。
他说,过去如果藏族人使用水浴,需要在大锅里熬药,再将熬好的药水倒入大木桶内,药浴时桶上盖上布帘,费时费力。
“三十年前,药浴科只有6张病床,采取的也是最传统的木桶水浴,医护人员煮药、抬水、放水都很麻烦。”关却才让说,“传承千年的藏医药浴疗法,如今创新利用现代诊疗配套设施,焕发出了新活力。”
已在雪域高原上传承了2000多年的藏医学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实践中,与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相适应,在同自然界和各种疾病的斗争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其中藏医药浴疗法、藏医放血疗法、藏药炮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民间入“院”后的藏药浴疗法在传承基础上有创新,其配合针灸、熏蒸、按摩、牵引及一些西医检查设备,对一些慢性病、皮肤病具有较好疗效。
目前,拥有160张床位的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全国重点专科医疗基地。每年出院达1800人次,40%的患者来自内地城市,不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的患者也慕名而来。
“藏医药浴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内地来的患者需要提前一至两个月预约床位。”关却才让说。
拓宽青年就业路
今年6月从青海大学藏医学院毕业的藏族小伙索南多杰即将成为一名藏医老师,他要远赴西藏昌都完成儿时的心愿:“小时候村里没有诊所,人们病了常常拖着不医治,一些肠胃小毛病拖成大病,现在我成了藏医老师,以后就能培养出更多牧区藏医了。”
索南多杰出生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主庄村,2011年,他顺利考入青海大学藏医学院藏医学专业,这里是我国培养藏医药学专业高级人才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
“五年的藏医专业学习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多敬畏。如今社会对藏医药学的认知度提高了,各地开办的职业学校和藏医学院让我有机会走出去把学到的知识传播得更远。”
索南多杰班上有51个学生,如今大都找好了工作。同班的吾毛交选择了去中国首家三级甲等藏医医院——青海省藏医院就职。
她说,过去藏医里几乎没有女性,女孩子上大学也是凤毛麟角。如今像她这样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女大学生在藏医院非常受欢迎。
“由于过去藏医药文化是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发展和传承的,许多杰出的藏医都是佛学修行很深的喇嘛或历史上的高僧。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女孩子习承藏医的几乎没有。”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主任关却才让说,“如今不同了,在我们医院各个科室都有非常优秀的女医生,特别是妇科、皮肤科等优势科室。”
藏医学与中医学、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同被誉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
关却才让说,藏医学是一种经验学科的积累,现今沿用的藏药验方多由历代医家不断总结完善而来。随着藏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传播发展,各相关学科的交叉也日益加强,对于藏医药工作者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对于专业院校毕业,精通藏医、西医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他说。
“过去藏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业选择面较窄,基本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通过国家的‘西部计划’‘青南计划’政策解决就业。如今随着藏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地藏医院的扩大、内地城市社会服务的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离开家乡,到高层次人才需求更旺盛的地方去。”青海大学藏医系党总支书记马学元说。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现设有藏医学、藏药学、藏医护理学、藏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和藏西医结合五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集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成人教育为一体的藏医药学高等教育办学格局。2016年毕业学生151人,其中15%的学生选择外省就业。
多杰才旦就是其中一位,他没有选择同龄人眼中的“铁饭碗”,而是去了甘肃一家藏药公司。这家公司今年在他们学校招聘了5人,作为该公司重点培养的储备人才之一。多杰才旦觉得未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他说:“如今内地患者选择藏药治疗风湿、肝胆类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出去锻炼一下,能很好地扩充实践能力。”
“现今人们越来越关注传统医学的独特性,也更愿意用天然的药物来治疗疾病,藏医药行业从业人员也会随着人们对藏医药的日益喜爱,获得更大的发展。”关却才让说。
保护与生产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青藏高原的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都进入了崭新的时代,藏医药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目前我国藏医药总产值已超过13亿元,一批藏医药企业渐成规模,藏医药体系基本形成。随着藏药产业的发展,一些藏药材的需求量开始增大,但资源短缺让藏医药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一些行业专家认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除了某些藏药材资源先天性紧缺导致藏药生产面临资源瓶颈外,采挖不当、规范缺失、人工驯化难等也让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以红景天为例,在市场炒作下,土特产店、餐馆都在卖红景天,红景天化妆品、红景天饮料也纷纷出炉。曾经在拉萨地区广泛分布的圣地红景天目前已基本处于消亡状态;青海曾属于藏茵陈资源分布及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由于需求量猛增加之采挖不当,现有藏茵陈资源实际收购量已经不足藏药生产企业实际需求量的三分之一,部分企业转战尼泊尔等地高价收购藏茵陈以满足生产之需。
对此,业界建议建立科学机制,破解藏药材资源保护与藏药生产之间的矛盾。
首先,要尽快实现藏药材资源的规范化。中国科学院球盟会官网入口研究员彭敏认为,如果不能有效地对藏药材资源做出科学的规范,就根本无法对藏药产品的配方进行规范,也就谈不上能够对产品质量等进行科学的规范。因此,首先应当在全面调查、考证、研究藏药材资源种类的基础上,建立藏药材资源种类的规范标准和生产种植基地。
第二,加快实现藏药材资源持续利用的先期工作。专家介绍,藏药材资源本身相对较长的生产周期和天然状态下极为有效的资源再生能力,往往会演变成为制约藏药产业化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在短期内就把资源持续利用作为重点工作来实施和完成:例如,可通过建立藏药材专项自然保护区,禁止或限制区域内的开发;或利用生态辅育模式,由专业人员将培养的种苗散播到自然环境中,还原物种原始的生长环境。
第三,建立统一的藏药材交易市场。结合藏药材配方所需药材种类多、用量少的特点,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组建全国统一或区域性的藏药材交易市场,逐步改变目前藏药企业各自下乡找药材的混乱局面。
第四,强化藏药生产及营销的市场规范并加强管理。在进一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强化藏药生产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必须尽快加强藏药销售行业,特别是小型零售业的规范管理,严禁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出现,逐步增强社会公众对于藏药的信任度和依赖度。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