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一路前行》:共建美丽中国,用行动唤醒行动!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
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哔哩哔哩联合出品,SMG纪录片中心与东方卫视联合承制的大型环保公益纪实节目《一路前行》中,这段出自英国生物学家珍 古道尔的名言被反复提及,成为串联节目的引线和理解节目的注脚。
节目已播四期,每每引发热议。或许每个人了解《一路前行》的路径不同,有人是因三位环保公益项目发起者胡歌、刘涛、陈龙的无滤镜真实而入坑,有人是被节目中出现的青海可可西里等秘境美景所吸引,有人是出于对SMG出品的纪录片创作品质的深信,还有人是因周深演唱的主题歌《我以渺小爱你》而感动……
而当观众真正走进节目,沉浸在对环保公益的了解和关切中,都会被“一路前行”的信念和力量所打动,从而汇聚起共建美丽中国的心动和行动。
「环保议题」如何破题?
《一路前行》要讲好环保故事,在一季节目的有限篇幅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国的生态环保议题十分多元,不仅有大气治理、水治理这样的“老牌”议题,还有“双碳”目标的新命题,以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不可忽视的重磅话题,同时很多生态环保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更是全球性的。
为此,《一路前行》主创团队组织了大量调研,从100多个环保议题中进行整合取舍,最终以一季节目的体量出现。每期一个主题,观众在追看节目的过程中,逐渐拼接起对生态环保的多维了解,唤醒认知。
第一期「缘起」,胡歌、刘涛、陈龙三位长期做公益的演员作为发起人,下定决心开启一段绝不作秀的环保行程。他们从自拍记录在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日常垃圾开始,与很多观众的生活产生现实相关性。
第二期「敬畏」,三人原本有机会踏足可可西里保护区的秘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足迹,但他们经过审慎激烈的讨论最终选择了“望而却步”,坚信“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守护”。
第三期「共生」,他们行走三江源国家公园,与雪豹、岩羊彼此凝望,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距离到底应该怎样,而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本周六节目行至第四期「平衡」,三人来到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直面困扰当地已久的草场退化、鼠兔泛滥、冰川雪线升高等问题,环保议题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展露。
在胡歌的旁白中提到,“生活在城市里,只要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流出来,我们不会想到遥远的地方,有冰川退化的问题”,而实际上每一座冰川的消融,都关系到全国每个人的生活用水。正如网友弹幕所言,“所有的远方都与我们有关”。
天、地、人、万物,环环相扣、息息相关。当人真正开始与冰川互关,与草原互关,与海洋互关,与天空互关……才有可能通过行动抵达绿色的希望和最美的风景。
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理解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一路前行》在真实纪录、精妙叙事、严肃思考、浪漫表达的多重探索中所致力追求的,正是用行动去唤醒行动。
「真实纪录」有多真实?
大家对《一路前行》的热烈讨论首先聚焦于“真实”。究竟有多真实?
在本周六播出的第四期中,胡歌、刘涛、陈龙三位环保行动者“兵分三路”,通过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探究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草场退化问题和目前草场的修复现状。
其中,胡歌跟着当地牧民勒旺、巴特一起,爬雪山、监测冰川雪线;刘涛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对话,参与放牧试验工作;陈龙则找到达日县林草站原站长罗日盖,与当地草场管护员一起调查鼠兔过度啃噬草原的问题。
伴随这期节目的播出,胡歌还发了一条微博,感谢和他在节目中同行的“爬雪山、监测冰川雪线”小分队,“在山神的护佑下,我们13人小分队得以安全返回……”。
虽然视频中大家场面轻松欢乐,实际这趟雪山之行非常凶险。期间团队成员体力透支,几度崩溃;还曾有队友在天黑后脱队失联,大家焦急万分;也曾在落石频发区域,有一颗滚落的大石从胡歌头顶飞过……这样以行动替代说教的真诚表达,总会一次次给人们带来震撼与思考。
节目总导演秦博也曾泪洒现场,回忆当时的拍摄时他提到,“在爬冰川观测雪线的时候,我们分3组行动,我是跟着胡歌这一组。那就是真实地去做事,没有任何助理陪伴,他一个人背补给、搭帐篷,甚至还会帮我们忙,每天能徒步12个小时,后面还发生了险情”,对于胡歌、刘涛、陈龙给予的充分信任,节目组“从心里头很感谢”。
用真实的行动去唤醒行动,甚至冒生命的危险,到底值不值?网友们热烈讨论,很多人心疼胡歌太拼了。而胡歌在节目中也袒露了自己的思考。
登雪山途中,路遇大雨,众人在山洞躲雨,狭小的空间只够镜头给胡歌一个怼脸拍,他面带倦容而眼神清亮,时而望向雨,再望向镜头:“有时候不用想太多,做了就有意义。想太多,永远不会开始。我们被选择了,就是光荣的事情。”
是的,如果不去做,不去开始,永远不会切身体验其中的震撼。当地牧民勒旺、巴特,在“监测冰川雪线”的山路上接力坚持了近20年。他们常年往返这条险峻的山路,恪尽职守纪录着“冰川雪线”。
节目中显示的一连串历年对比数据触目惊心,20年间“冰川雪线”退缩了330米左右。
雪山影响江河,江河影响下游的生活。每一座雪山真实地关联着全国每一个人的生活,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真实地了解、关注、行动起来?
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共生,实现生态平衡?面对这样深刻严肃的环保议题,《一路前行》以真实的行动作答,行动本身就有意义。
以行动唤起更多的关注和行动,就会汇聚起绿色的希望和未来。
「科学探究」抵达专业
生态环保,本身是专业的科学领域。《一路前行》不仅与环保理念同行,更做到了与专业科学同行。
节目筹备之初,主创团队组织了连续三天的专家研讨会,邀请了包括公益保护学者、公益协会成员、公益纪录片导演等相关领域专家,以演讲的形式给三位嘉宾和主创团队科普生态环保议题,拉齐专业认知。
如纪录片导演彭辉讲述了小羚羊和母羚羊的故事。母羚羊在被人类残忍虐杀后,身边还有一只小羚羊想要吸吮母亲的乳汁;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讲到,他们在海南三亚救治的一头绿海龟,体内有三公斤人类垃圾……
最让人动容的是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他一生致力于海洋事业的研究与保护,讲述了自己深潜海底所目睹的美丽世界,并告诫在座的年轻人,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值得一路前行去探究。在他看来,自己的一生就像“鸿雁踏雪泥”,“我就希望踏一个脚印,而这个脚印是社会进步的脚印”。
在每期节目中,《一路前行》也注重与科研学者、当地环保实践者的深度交流,坚持以科学专业的视角来推演环保议题的深层认知。
如第四期节目走进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达日县,这里是“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治理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然而这片本该被细心保护的土地却一直饱受黑土滩和鼠兔的困扰。
表面上看,是鼠兔泛滥导致了草场退化,但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永胜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杨永胜告诉刘涛,果洛当地的草场退化“鼠兔绝对不是元凶,它只是一个加速器”。两人通过对「禁牧封育区」和「重度退化区」分别进行生物采样工作,最终发现,是人的过度放牧造成了草场退化,鼠兔只是加速了退化进程,作为原住民的鼠兔表示这个锅不背。
在藏地朴素的自然生态观中:自然万物,环环相扣,破坏生态的任何一部分都会引发山神的惩罚。人靠畜,畜靠草,草要靠最好的管理,才能达到可持续生长的“平衡”。
《一路前行》每一期的环保议题设置同样环环相扣,用拼图的方式逐渐铺展出环保势在必行的行进全貌。
从敬畏到共生,从共生到平衡,节目通过专业的视角和科学的解读,在一次次思考的碰撞中达成对于环保的共识,让我们看到环保路上同行者的力量:从一个人,到三个人,从一群人,到无数人……
未来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路前行》以唤醒的初心、真实的行动、科学的视角直面生态环保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媒体探索示范,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未来价值。
来源:央视网(2023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