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普氏原羚分布调查科考日志(一)
确定考察路线、办理保护区准入行政许可、购买生活物资、检查考察装备,经过一番必要的准备,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普氏原羚分布调查2020年夏季考察队,于8月3日从西宁出发。
沿着西和高速-西倒一级公路-109国道,经过倒淌河,到达考察第一站共和县元者村。
濛濛细雨中寻找普氏原羚的身影
天空下着雨,但濛濛细雨没有阻止我们寻“羊”的脚步,遍地诱人的沙葱也没留住一心找“羊”的步伐,在千转百回的鸟鸣声中,我们3人在草地上一会儿翻越围栏,一会儿登高瞭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惊喜地发现了两只雄性普氏原羚。
此次科考第一次发现的普氏原羚
羡慕普氏原羚鸟语花香家园的同时,我们也不停地感叹普氏原羚生活的不易,四处可见的围栏,哪能轻松自由的想去哪就去哪呢?
一人高的围栏
带刺丝的围栏
结束元者的调查已近傍晚,我们驱车前往西海镇住宿,在经过克图时,惊喜再次来临,暮色下,十几只普氏原羚在离马路边不远的地方悠闲地吃着草。
暮色下吃草的普氏原羚
第二天,我们的考察集中在湖东种羊场、克图和沙岛,虽然紧邻青海湖,但从公路旁的草原深入不远就会见到荒漠,普氏原羚就生活在这附近。在寻找普氏原羚的间隙,顺便把午餐解决了。
荒漠边缘香喷喷的吃起午餐
草原与荒漠连接处奔跑的普氏原羚
8月5日-9日,我们重点调查了海晏县甘子河乡和刚察县哈尔盖乡,这两个乡是普氏原羚分布密度最大,种群数量最多的区域。
大群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在夏季5-8月产仔,雌羚产羔后,幼羚跟随母羚一起活动,直至成年。夏季,同一性别的个体多聚在一起活动。
普氏原羚雌性群
普氏原羚雄性群
普氏原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全身黄褐色,嘴唇黑色,颌下、四肢内侧和腹部着白色绒毛,后腿间为醒目的棕黑色尾巴。雄羚长有一对具有环棱的黑色硬角,双角角尖相向内弯,末端形成相对钩曲。
雌性普氏原羚
雄性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母子
雄羚间的较量
傍晚卧息的雄性普氏原羚
为了保护普氏原羚,便于普氏原羚跨越河渠,在刚察县普氏原羚特护区,特意为它们修建了人工通道,普氏原羚现已习惯使用它们。
普氏原羚人工通道
正在通过人工通道的普氏原羚
准确的记录普氏原羚的数量,有时候并不容易。尤其是遇到种群数量多,或者是在高低起伏的沙丘地里,以及有沟壑又有散落的芨芨草时,普氏原羚经常会被遮挡,而难以被发现。
芨芨草掩映下的雄性普氏原羚
卧在凹处的普氏原羚只露出了角或耳朵
你看出了几只羊?九只,十只,十一只?
普氏原羚是很警觉的动物,一旦受到惊吓,普氏原羚臀部的白毛会竖起外翻,警示同伴有危险临近。
受惊奔跑的雌性普氏原羚
一只雄性普氏原羚停下奔跑的脚步,警惕地回头观望
望远镜是观察普氏原羚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平时觉得不重的望远镜,举得时间长了,胳膊也会发抖,所以,我们经常或蹲或坐,用膝盖支撑着胳膊来稳定望远镜寻找分辨普氏原羚,并及时记录观测结果。
寻找观测普氏原羚
随时记录考察数据
为了拍下普氏原羚们的清晰靓照,通常是在望远镜中发现普氏原羚后,提着“长枪”向它们慢慢靠近,因为再好的设备也经不起距离的伤害。沉重的相机没有三脚架的支撑,队友采用各种方法来稳定镜头,以完成拍摄。
经典拍摄姿势
敬业与智慧并举的拍摄姿势
站得高,不仅看得远,在辽阔的草原上,站得高更容易发现躲在凹处、灌丛和草中的普氏原羚,于是,我们总是尽可能找个高点来寻找普氏原羚。
站上车的踏板也能看清不少
姿势危险,淑女请勿模仿
最佳“观测台”
爬上房顶来观察,难度系数5.0
除了尽可能准确记录普氏原羚的数量,我们还想记录他们的性别,尽管做了很多准备,现场发现并不容易。
低头吃草,安能辨我是雄雌?
原来是一只小姐姐和一只小哥哥
近些年,普氏原羚保护效果显著,几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也能遇到,但准确记录数量,判断性别,那是件让人抓狂的事儿。不信,你看!
你来数我呀!
怎么,不够难,那再往下看!
哈哈,数不清到底几只“羊”
野外考察,通常午餐都是就地解决的,保持课题组的一贯作风,打包带走垃圾,不留一丝痕迹,为青海湖东侧普氏原羚调查画上完整的句号。
带走垃圾,考察不留痕
(考察队成员:蔡振媛、宋鹏飞、梁程博、吴鑫,摄影:梁程博、宋鹏飞、蔡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