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翩翩起舞恋高原
2014年冬季,一群黑颈鹤在西藏林周湿地嬉戏觅食。
人民视觉
达娃卓嘎与受伤的黑颈鹤朝夕相处。
资料图片
宋嵩制图
核心阅读
黑颈鹤,全世界现仅有约1.1万只,其生活史由越冬—迁徙—繁殖三部分组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新疆和四川等地。近年来,随着各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黑颈鹤的保护也得到不断加强。
藏族妇女达娃卓嘎和黑颈鹤的故事——
澎波河谷守护“高原神鸟”
本报记者 韩俊杰
抵达西藏林周县边林乡时已近中午,正是高原一天中骄阳似火的时刻。惦记着地里与小麦夹杂着长在一起的野油菜,达娃卓嘎顾不上炎热炙烤,换上一身利落的衣服准备下地干活。
边林乡当杰村江洛金组,46岁的达娃卓嘎一直生活在这里。这里地处澎波河谷地带,水草丰美、林木茂盛,不仅是高原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还是“高原神鸟”黑颈鹤的重要越冬地。每年10月底、11月初,黑颈鹤从藏北羌塘草原飞到这里越冬栖息,数量达到1300只左右。这段时间的达娃卓嘎,没有“冬闲”的惬意,反而因为黑颈鹤的到来变得更忙碌……
受伤的黑颈鹤加入六口之家
2013年11月的一天,正在放牛的达娃卓嘎发现不远处有一只受伤的黑颈鹤。“有一条腿已经断了,可能是撞到了电线上。左侧翅膀下还有很深的伤口。”达娃卓嘎说,受伤的黑颈鹤想飞却飞不起来,她就把黑颈鹤带回了家。
“我从药店买来了青霉素,研成粉末放进酥油里,涂在黑颈鹤伤口上。”达娃卓嘎说,这是当地一种土方法。从此,这只黑颈鹤就成了达娃卓嘎六口之家的新成员。善良的一家人每天按时给黑颈鹤喂食、上药,直到腿上的伤口慢慢愈合。
为了让黑颈鹤适应陌生环境,达娃卓嘎将它安置在自家牛棚的一间小屋。悉心的照料使黑颈鹤逐渐放下了警惕。只是,离群索居的它不时显得焦躁不安,尤其在大量黑颈鹤到这里越冬时,更是哀鸣不绝。达娃卓嘎明白,这只黑颈鹤在呼唤同伴。
过了段时间,达娃卓嘎将黑颈鹤送到了位于达孜县的鸟类救助站。她还专门准备了100斤小麦,生怕黑颈鹤在救助站吃不惯。然而,在去救助站看望了一次黑颈鹤后,达娃卓嘎坚持又将它接了回来。“它翅膀上的伤还没好,救助站的门敞着,万一跑进去野狗会很危险。”达娃说。尽管工作人员一再劝她放心,并保证会加强管理,但她执意要自己照顾才放心。
守护黑颈鹤,是责任更是本能
“要是哪年黑颈鹤来晚了,她就开始不停念叨为啥还没来。”达娃卓嘎的丈夫拉琼笑着说。
每年冬天,成群的黑颈鹤来这里越冬,最近的时候离在田里劳作的人们只有十几步远。
林周县地处西藏中部、拉萨河上游,因其境内有澎波河俗称“澎波”。其大片的河滨湿地,是西藏许多珍贵鸟类如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的主要栖息地之一,特别是收获后的农田,更是鸟类越冬的主要去处。越冬后的次年4、5月份,黑颈鹤再迁回藏北的羌塘草原繁殖。
黑颈鹤是大型飞行禽类,全长约120厘米,全身灰白色,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它们栖息在海拔2500—5000米的草甸和沼泽地,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林周县水库较多、湿地面积大,收割后的农田有掉落的小麦、青稞,为黑颈鹤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林周县林业局局长张林保说。
每年冬天,只要忙完了家务活,达娃卓嘎总喜欢来地里看黑颈鹤。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达娃卓嘎对黑颈鹤的喜爱。林周县林业局曾救助了一只黑颈鹤,由于没有专门的喂养场所,便问达娃卓嘎愿不愿意代为照顾。达娃卓嘎高兴得一口答应。
后来,当地有人在边林乡一个林卡(园林)中又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黑颈鹤,也送到了达娃卓嘎家。前前后后,达娃共救助、喂养了三只黑颈鹤和更多的黄鸭、赤麻鸭等野生鸟类。
在田地里,只要发现野狗对黑颈鹤群构成了威胁,这个看起来瘦弱的藏族女人就会捡起石块扔过去。“阿佳拉(大姐)对黑颈鹤的爱,更多是一种本能。”边林乡政府干部次卓说。
保护黑颈鹤,已成为当地共识
今年3月,在同达娃卓嘎一家生活了一年半之后,“单腿”黑颈鹤最终死去。“翅膀下的伤太重了,慢慢开始溃烂。”达娃卓嘎伤心地说。
曾经,达娃卓嘎还和丈夫、儿子商定,等黑颈鹤伤口痊愈,要花钱为它安一只假肢。现在,每天去喂牛时,达娃卓嘎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向那间曾住着黑颈鹤的小房间里张望,好像它仍在里面一样。
后来,达娃卓嘎救助黑颈鹤的故事被很多人熟知,她也被林业局聘为巡护员,每个月有了600元收入,这让家庭条件一般的达娃卓嘎更受鼓舞。得益于很多像她一样的普通村民的保护,迄今该县没有发现一例非法捕杀、出售黑颈鹤的行为。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保护黑颈鹤的队伍中来。
“经常能听到村民救助黑颈鹤的事,受伤黑颈鹤伤愈后,救助者便重新让它们回归自然。”次卓告诉记者。
为加强对黑颈鹤的保护,西藏自治区批准成立了林周澎波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1993年,又建立了“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也扩大到196平方公里。林周县林业局聘用了7名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巡护人员,巡护在黑颈鹤分布的重点乡镇。全县845名护林员都是野生动物巡护员,负责保护辖区内的野生动物。
在林周县,当地老百姓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意识从自发变为自觉,黑颈鹤的种群及夜宿、觅食场所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青海隆宝滩 水草肥美繁衍地
本报记者 王梅
据青海隆宝保护站站长巴桑才仁介绍,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筑巢繁殖的黑颈鹤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已达216只。
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玉树州玉树县隆宝镇境内,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原湿地,成为黑颈鹤栖息繁殖的集中地区。
据青藏高原鸟类学专家李来兴介绍,每年4月,黑颈鹤到隆宝筑巢繁衍,待到牧草枯黄的10月上旬,迁至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和云贵高原等海拔较低的地方。
据介绍,黑颈鹤繁殖分布区主要在青藏高原的青海、西藏、四川、甘肃四省区,新疆有少量分布,其中以青海为多。黑颈鹤的年周期活动可分为繁殖、秋季迁徙、越冬、春季迁徙四个阶段。每年10月中旬—11月初到达越冬地,翌年3月中旬—4月初北返。在繁殖地约170天,在越冬地约150天,两次迁徙30天左右。黑颈鹤的产卵期在5―6月,雏鹤由双亲共同喂养,秋末冬初迁走。
贵州草海 失而复得越冬地
本报记者 郝迎灿
“黑颈鹤目前全球仅存约1.1万只,近年每年有1500只左右到草海越冬,今年已达2300只左右。”贵州草海管理局旅游开发办副主任李杰说。
59岁的臧尔军见证了草海失而复得的过程,“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围海造田,草海水域面积从45平方公里减至5平方公里,生态系统濒临崩溃,产生了人畜饮水困难、候鸟他迁等恶果。”惨痛的历史教训,让草海人意识到保护草海湿地的重要性。当地在1985年建立省级综合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6500多亩鸟类繁殖区和长达3公里的生物隔离带,在周边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 草海常年水位面积恢复至20多平方公里。草海管理局还聘请几十名候鸟管理员,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天气较冷的时节给鸟类投放食物,去冬今春共投放食物50多吨。
新疆阿尔金山 定期巡护减干扰
本报记者 李亚楠
“由于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青藏高原已不能提供更多生存空间,其生活范围延伸到了与青海和西藏毗邻的新疆阿尔金山、昆仑山等地。”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马鸣介绍,目前在新疆监测到的黑颈鹤数量在300—400只左右,且呈上升趋势。
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765.66平方公里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驿站”,也是黑颈鹤繁殖地之一。它们每年4、5月飞到新疆,产卵、孵化、养育幼鸟,9月底、10月初离开新疆寻找过冬地。
阿尔金山保护区1992年开始观察黑颈鹤的活动,当年只有8对16只,最近一次数量统计是在2009年10月10日—15日期间,数量已达137只。“自1992年以来,保护区依协克帕提管护站一直在组织人员定期巡护,防止人为和其他外来因素破坏黑颈鹤的产卵环节。”保护区管理局高原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室主任许东华说。
黑颈鹤的繁殖迁徙路(延伸阅读)
据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乐介绍,黑颈鹤的生活史,由越冬—迁徙—繁殖三部分组成。
每年冬天,黑颈鹤就聚集在温暖不冻的藏南河谷地带。等到春暖花开,开始北上迁徙之路,有一部分目的地在湿地交错的南羌塘,还有的赶往北羌塘深处,甚至直达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三江源地区(图表)。
通常认为,黑颈鹤的迁徙是南北向的纬度迁徙,在拉萨、日喀则越冬的黑颈鹤会迁徙到那曲、班戈、申扎等县,一部分停留下来,另一部分继续北上至三江源、可可西里和阿尔金山东麓一带。同时,近期对西藏黑颈鹤繁殖分布研究表明:在“一江两河”流域越冬黑颈鹤中的一部分,可能会沿着雅鲁藏布江谷地向西迁徙至昂仁、仲巴一带,其中的一部分甚至会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直到班公错以北的新疆和田地区。
结束迁徙的黑颈鹤在3月底至4月初开始分群,随后开始交配。通常黑颈鹤每窝产两枚卵,间隔时间为1—3天。产卵后准爸爸妈妈会轮流孵卵,直到30—33天后小鹤破壳而出。
(本报记者 韩俊杰整理)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08日 16 版)